主页 > 知识与问答 > 你想要拥有一双清朝时期的花盆底鞋吗?

你想要拥有一双清朝时期的花盆底鞋吗?

时间:2024-09-11 18:01:17 浏览量:

近几年清宫戏大热,随便转换一个频道,都能看到电视剧里的女主角头顶着“二把头”、手中甩着帕子、脚踩花盆底鞋,一扭一捏的在屏幕中晃动。今天小编就带伙伴们一起了解下花盆底鞋的相关知识吧。

花盆底鞋的起源

一种说法认为,过去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为防虫蛇叮咬,便在鞋底绑缚木块,后来制做的日益精巧,发展成了高底鞋。

另外还有一种传说,说是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便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上绑上了高高的树杈子,终于取得了胜利,达到了报仇雪恨、发展壮大的目的。人们为了不忘那些苦难的日子,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鞋,并世代相传,越做越精致美观,成了后来这种样子。

第一、认为满族妇女爱穿旗袍,置高底,可使旗袍不拖地,又不暴露双脚。

第二、认为满族妇女,为了增其身高,表现女性的婀娜多姿、故置高底。

第三、满族妇女上山劳动为防蚊叮,同时免使鞋底遭泥湿。故习惯在鞋底部附木块,后发展为花盆底鞋。

花盆底鞋的制作方法

取一块木头根据网上的图片切成型。然后将完全用布做成的鞋(包括鞋底面,鞋底要多加几层布,鞋底最多五5层布)放在木底顶上。然后把与布鞋大小一样的薄木板儿(薄木板儿厚度不能超过0.5cm)放进鞋里垫上。薄木板儿、布鞋、木底位置放正,然后用短铁钉将这3样钉在一起(图钉也可以,木底有部分较薄小心弄穿了)。花盆底鞋就制作成功了。

花盆底鞋的样式

1、厚平底鞋

厚平底鞋为清初期的鞋型。满族入关前生活在寒冷的东北地区,早期以游牧狩猎为生。女子出门时常把鞋裤打湿,为了便利生活,防止脚部受寒和蛇虫伤害,便把鞋底加厚半寸至一寸。由于厚底鞋穿用舒适平稳,成了早期年青女性的时尚鞋履,即使后来出现了高底旗鞋,也仍是妇女居家便鞋和中老年妇女喜欢的鞋饰。

2、元宝底鞋

元宝底鞋鞋底中部的木台,早期多做成倒置的台形,这种上宽下窄的形状很似元宝,故称。元宝底鞋一般不高,由厚平底鞋发展而来。在这个以脚小为美的社会环境中,男人们围着“金莲”转,使满族女人的天足相形见拙,聪明的妇女们吸取了汉族传统的千层鞋底元素,悄悄将自己的厚底鞋加高,一来可掩饰自然天足,将“大脚”隐藏在高底鞋里,二来又可以保护自己的脚丫。

3、花盆底鞋

花盆底鞋的木台底上沿向下渐收,成为上敞下敛状,形似花盆,故称。这种底一般较高,走起路来不能太快,否则难以平衡,容易摔倒,因此,年青女性穿花盆底鞋走路,都会有个适应过程。穿着时要求挺胸收腹,两只肩膀微微地摇晃,两只胳膊随之左右甩动,两脚轻迈平起平落,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平衡,形成一种慢条斯理、端庄、优美的姿势。高高的花盆木底坚固耐穿,往往是上面的彩鞋帮面已破,鞋底还是完好。

4、马蹄底鞋

马蹄底鞋的木台底形状为“两头宽,中间细”,即上细下宽,中间凹型,底部前平后圆亦有四方形,因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子踏出的印迹,故有此称号。马蹄底鞋是较为美观的高底鞋,深受宫廷贵妇和年青女子的喜爱。温暖的毛口彩绣马蹄底鞋,是冬季里最好的保暖用鞋。其鞋面绣制多种花卉,鞋口镶满上好的白色绒毛,既漂亮又暖和,这可是一般人享受不到的。旗鞋的婷婷玉立、高雅美姿,可谓最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妇女鞋履。

总结: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清朝时期的花盆底鞋起源及制作方法的内容了,希望可以有效的帮助到大家,更多资讯请关注本站。

© 得一而生商务咨询-水电安装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4019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